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
日期:2022-03-17 15:30:41  发布人:admin5  浏览量:551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图片)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并善于用思想和理论指导工作的政党。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形势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推动党的对外工作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回顾总结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的演变历程,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对外工作基本规律,不断推进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创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

在国际共运大背景下,我们党成立伊始,对外工作便随之起步,但党的早期对外交往对象比较单一,主要同共产国际和俄共(布)打交道。同时,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在制定内外政策时经常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党的对外工作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时期,党中央以苏区政府的名义对外开展宣传联络工作,不仅面向苏联和共产国际,也面向其他被压迫民族和国家。长征结束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法西斯势力的迅速发展,1935年夏,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同年1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在国内、国际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任务,初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促进对外关系发展、推动国际统一战线建立,党主动拓展对外交往范围,除邀请西方人士到陕甘宁根据地访问外,还在武汉、重庆等战时中国国际活动的中心积极开展对外联络活动。毛泽东同志曾表示,“凡是愿意参加这个共同战线的,都将作为友好国家受到我们的欢迎。”抗战胜利前夕,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标志着党“半独立”外交工作的开始。解放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国“援蒋反共”政策,党积极向苏联靠拢。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阵营”“中间地带”理论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对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进行了正确判断。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又先后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为未来新中国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独立自主地开展对外工作,团结一切正义力量,争取国际理解和同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同张治中、赫尔利在驻延安美军观察组住处前合影。(新华社图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面对西方的野蛮封锁和外交孤立,党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成为党的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党还把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1951年,党中央成立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在和兄弟党的交往中,我们党既强调团结,又重视独立,提出兄弟党“是一家人,又不是一家人”。1957年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哥穆尔卡时明确表示,“我们党历来提倡兄弟党之间应该平等、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每个党的事情由每个党自己负责。”在对待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方面,我们党也报以宽容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尽管思想和社会制度不同,两个政党或两个国家是完全可以合作的。如果丘吉尔的党愿意的话,我们也可以同它合作。”然而,随着国内国际情况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破裂,党的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有所转变。一方面,党在继续和兄弟党保持联络的同时,同苏共等展开激烈斗争,批判国际修正主义。另一方面,党加大了对亚非拉国家革命运动的宣传和援助力度。毛泽东同志表示,“中国支持革命,不支持不行”,“我们不赞成战争。但是,对被压迫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我们是支持的”。在当时看来,战争的威胁主要来自帝国主义,而革命可以制止战争,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稳定的环境。总的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团结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人类进步事业,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修正主义,为国内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也为党的对外工作确立了新的方向。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党的对外工作中一系列“左”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明确指出“革命决不能输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更是为党的对外工作和国家外交转向奠定了根本基础。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要评论别国党的是非”“不应指手画脚”“不计较意识形态的差别”“不搞意识形态争论”“绝不当头”等一系列对外交往原则。在“超越意识形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逐步恢复了与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政党积极交流,与社会党以及传统的中右翼政党进行接触,并在实践中概括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20世纪90年代后,党顺应形势变化,进一步拓展对外交往范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党要坚持在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将政治组织纳入党的对外交往对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党推动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总的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6年7月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新华社图片)

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和中国快速发展引发的外部复杂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潮流、洞悉世界大势,在深刻总结党的对外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围绕党的对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把我们党关于对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在时代认知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分析和把握时代特征,深刻揭示国际形势“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依据

时代认知是党对历史进程和国际形势的一种整体性认识和把握。面对新旧格局转换和力量对比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裂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世界经济阴晴不定等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既要准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态势,深刻揭示了国际形势“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催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一步印证了发展态势之“不变”寓于世界动荡之“变”中。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世界态势,在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的同时,充分估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作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时代基本特征和国际政治发展走势的科学把握,为党的对外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依据。

二、在宗旨使命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举旗定向

宗旨使命是党的对外工作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纵观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统一起来,把推动自身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党的对外工作也始终肩负着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两大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昭示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宗旨使命。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应当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福建省委共同主办的“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在福建举行。图为与会外宾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受到当地畲家女盛装欢迎。(中新社图片)

三、在战略方针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对外工作大协同”,将党的对外工作置于更加宏阔的系统去考量,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规划了清晰路径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外事任务,对外工作的全面统筹和整体部署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谋划,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制定了清晰科学的战略方针,即党的对外工作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中找准服务点,在对外工作大协同中找准定位,发挥独特优势,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党的对外工作战略谋划、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的各个环节,完成好维护执政安全和制度安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拓展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化解外部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四、在交往原则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党关系”为党开展对外交往确立了新的政治准则,也为全球其他政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交往规范

交往原则是党际交往遵循的理念和规范,直接决定了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的主张,更加侧重不同政党之间的交流互动,表明各国政党不仅要在独立自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平等交往,更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开展互学互鉴,实现共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关系的重要论述适应了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性问题愈加突出的世界发展现实,为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共同寻求全球性问题解决之道提供了重要遵循,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传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政党在迈入新时代后的气度风范。新型政党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大的实践价值,不仅是中共自身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政治准则,也成为全球政党学习借鉴的交往规范。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要以此为遵循,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各国政党的关系,引导更多外国政党同我们党携手并行,以建设新型政党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一百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把准时代脉搏,推动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因时因势而变,党的对外工作才能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历代领导人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而出的思想结晶。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的演变史,既是党的对外工作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联系世界、影响世界的历史。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与实践推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党的对外工作的新境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中央,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必将指引党的对外工作实践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工作人员;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2年第2期)


核发: 点击数:55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